首页 > 育儿 >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国父母的钢琴执念

外太空的莫扎特:中国父母的钢琴执念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想过:如果我有孩子,绝对不会逼TA学任何他讨厌的课外班。虽然这一天还没有来到,我觉得我能做到。

昨天《外太空的莫扎特》上映,开篇有个超长镜头,是一幢大楼里的每一户。每扇窗口,都有一个苦修文艺特长的孩子。小提琴、长笛、古筝、相声、戏曲、美声……当然最顶层的还是钢琴。中国孩子申请国外院校时,都会被建议不要在特长里写钢琴,99%的孩子都有的特长不叫特长,就像每个人都会刷牙一样。

我们的小主人公任小天(荣梓杉饰)是个痛恨钢琴的孩子,他把墙上贴的郎朗画上了胡子和角。可是他的爸爸(黄渤饰),前摇滚主唱现保险业务员,潦倒的单亲爸爸,坚信钢琴能成为孩子未来的饭辙,坚信钢琴能改变父子俩的命运……他是克制版的郎朗爸,是4000万琴童父母大军的缩影。

全球5000万琴童,80%在中国。一架钢琴除了昂贵,还需要有宽敞的房间,对于很多学琴家庭,不是玩玩而已,有些父母不但砸锅卖铁,还要至少有一个人辞职,陪伴孩子四处考试。任小天爸爸不是个能干的业务员,有个失智的父亲,他在前妻面前吹嘘要请孩子吃龙虾,实际吃的是小龙虾。

任小天和《小欢喜》里的英子及《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一样,心系宇宙,理想是成为天文学家。你发现了么?天文在老百姓眼里,比钢琴更烧钱更接近幻梦,因为他们起码还知道郎朗,但叫不出任何天文学家的名字,所以这个职业理想在家长眼里等于痴人说梦。我很好奇,如果孩子说想当程序员呢?家长会支持么?这栋大楼里有户人家逼着两个孩子学画画,目标是当中国的梵高和莫奈,随即又改口说得是毕加索和达芬奇,因为梵高活着的时候一幅画也没卖出去。

现实世界里,任小天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职业规划,孩子的胳膊拧不过大人的粗腿。只有借助外星来客的力量,他才能实现不弹琴自由。这个外星来客是一个附着在滚滚玩偶身上的灵魂(脑电波),他有着莫扎特般的天才乐感,可以藉由某种特殊方式帮任小天打通五感,帮他爸爸完成夺冠愿望。

大概每个小孩都做过这样的白日梦:不费吹灰之力地写作业、考试、在同学面前大出风头,成年之后梦也没有进化,无非是改成天降横财。

练琴是每个琴童的噩梦。我妈和任小天爸爸一样,曾经的文艺积极分子,总感叹时代耽误了他们的文艺梦,这个梦必须由下一棒接力。她对自己发誓说先给我买架电子琴,如果我是这块料砸锅卖铁也要买钢琴。

我在初一才被迫开始学琴,当看到任小天已经上初二时不禁想大叫:太晚了!这个年龄必须拿奖了。剧情设定任小天是有参赛水平的,只是他为了应付常常弹《小星星》。

那时我混迹于一群琴龄更长的小学生中,被老师残酷地比较“你还不如小学生”。每天要练一小时琴,彻底告别玩耍。家长们像是被琴索了魂,听到琴声就开心,听到弹错就阴沉。片中黄渤欣赏儿子琴声那飘飘欲仙的劲,见过太多了。而任小天一弹琴就想撒尿的应激症也见过太多了,当他问客串的真郎朗:你弹琴时会想尿尿吗?郎朗的回答不出意外。

学琴路上,家长们给孩子画过无数大饼,这些大饼里也包含着欺骗。任小天爸爸许诺他,进入决赛就可以不再弹琴。当他进决赛后,爸爸又要求他拿冠军。拿到冠军又拿出音乐学院附中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都能通感任小天的崩溃。何止是练琴?学习、工作、买房、生育,这一路上家长、老板、社会,个个都精通用胡萝卜牵着驴前进的法术。

电影里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台词,黄渤起个头,剩下的我敢说每个中国孩子都会背。比如:

我都是为你好,我还能害你吗?

比赛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自己。

你现在恨我,早晚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的!

……

每一句都听得人血压升高,就算没有外星人,我都毫不怀疑任小天早晚有一天会受不了暴起反抗他爸。

是外星滚滚帮助任小天解开了对钢琴的厌恶,它营造了梦幻般的大船,用星星拼出神迹,让孩子们听到最美妙的音乐,然而这只能是电影造的梦。爸爸最终允许小天自由生长的原因是差点失去他,没了孩子要钢琴有什么用?现实中的投降多是家长认识到孩子真的不是这块料。

我忘记了我学琴多久,总之在哭闹、抗争过无数次之后无果,大概离中考越来越近,而我的成绩不断下滑之后,我妈终于悲愤地放弃了。她的挫败感应该比我更严重。她还没意识到弹琴的另一个副作用:我的近视眼也是那个阶段形成的。

那两年留给我的遗产一是我从认识五线谱会和弦,到现在只能单手弹《花儿与少年》,学琴并不会像自行车、游泳一样是终身本领,也并不会陶冶情操。

二是让我思考中国家长为什么对钢琴有如此执念?在钢琴早已退出西方中产家庭之后。

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钢琴是富庶的象征,钢琴热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初期,热的是吉他,简便又拉风,可以在大街上随时揸琴吸引姑娘。西风东渐带来了新的审美,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专辑卖得比任何一位歌星都好。

钢琴之乡鼓浪屿就是台胞带起的风潮。钢琴是人们在物质温饱之后,意图一窥中产生活甚至上流社会最便宜的门径,钢琴在很多家庭是作为昂贵摆设的,来客时让孩子表演一曲也颇为有面。

那为什么不学更难的小提琴,或是效果震撼的管风琴呢?钢琴是不会乐理的人也能听出个基础好赖的乐器,小提琴初学像杀鸡,一般家长的耐心都度不过杀鸡期。钢琴弹奏时身体起伏姿态优美、观者陶醉。管风琴只有教堂才放得下,住城堡才配拥有。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很多父母年轻里家里没条件学特长,总想把自己的童年缺憾在孩子这里弥补。黄渤演的爸爸就是,自己玩摇滚时也被他爸爸打,被老婆骂,一肚子人生不如意和宏图想通过孩子找补。音乐是他的梦想,天文是孩子的梦想,孩子的梦想要为大人的梦想让位,这是很多父母的潜意识。他们觉得小孩子懂什么,又没常性,需要大人引路。

任小天爸爸以为钢琴能成为职业。他儿子热爱的天文实际也是高大上职业,但在家长的眼里就没有钢琴有奔头。因为他们潜意识中认为搞科学不如搞文艺有前途,道路也更艰难。

这点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几千万人中才出一个郎朗,剩下的就是钢琴老师和改行的。难道家长认识不到这条独木桥之窄远超清北吗?我看过一个女明星敦促孩子练琴发火的视频,更是不解,演戏都比学琴容易,富人怎么也把学琴当成理想而不是兴趣呢?

是不是因为所有人都学了,觉得我孩子不学是异类呢?也许是东亚父母天生的焦虑感让他们无法放过任何一波热潮吧。

中国人喜欢说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的前提是父母认为自己英明正确,算无遗策,可是这个计适不适合呢?很多孩子用他们的未来证明了:被家长无视的特长反而会成为孩子的立身之本,家长总以为自己比孩子聪明,其实恰恰相反,至少孩子的眼光是当下的,家长的经验是过时的。电影里有外星滚滚拯救小男孩,现实中呢,只能是孩子用缺失的童年来暂时告慰父母的钢琴梦。我希望焦虑而刚愎自用的中国父母陪孩子看完电影后不是一笑而过,而是正视一下孩子真正的愿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24562.html
上一篇常识是一首多么迷人的诗
下一篇【康代宝试管中心】做试管婴儿治疗期间为什么准妈妈们要频繁做B超?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