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一位99岁老人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

一位99岁老人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

谁在童年得到了爱,谁将拥有一罐终生携带的金子

“我都六十多岁了,每当想起姥姥说的那些话,还是特别有用。”在姥姥离去十四年后的今天,提起这位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亲人,倪萍仍会掉眼泪,“在精神世界里,我已经活成了姥姥的样子。遇到难的事、苦的事,我就会想,换成姥姥会怎么做?”

《姥姥语录》是姥姥在世的时候,倪萍就答应要写给她的一本书。理由很简单:祖孙俩手牵手走了快五十年,姥姥说过的那些话,带给一家人太多内心的平安。“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

倪萍第一次跟姥姥提起写书的事,姥姥那只剩一颗牙的嘴“笑得流出了哈喇子”,“人家毛主席说的话才能叫语录,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婆子说的些没用的话还敢叫语录?……等我死了再写吧,那时丢人我也不知道了。光着腚推磨,转着圈丢人,你自己丢去吧,反正你脸皮也厚。”

不过,听到外孙女说“咱俩联合出版,我把你的大名写在前头,稿费一人一半”的时候,老太太眼睛一亮。

2008年,99岁的姥姥去世了。两年后,《姥姥语录》首次出版。倪萍仍然记得那些写书的日子。“开始是笑着写,后来就成了哭着写,即使写的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我的眼泪也一直流一直流。后来我知道了,那是姥姥的安排。她让我以这种方式把痛苦和思念都流淌出来,留在心里的就只有甜美和幸福。”

《姥姥语录》出版十二年,成为一本百万级的畅销书,既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她一生的故事,在“60后”到“90后”的读书人中间引起了那么多共鸣,如今又加入了“00后”。不意外是因为,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姥姥和奶奶,很多人的童年都曾与祖辈共度。姥姥的话语,唤醒了人们记忆深处最初的爱,安稳了炎凉世事中沉浮不定的心。

姥姥的爱很平凡 就像空气和水

倪萍说,曾有一位“学问高出自己几丈”的红学家告诉她,《姥姥语录》里写的这些“大白话”太重要了,就像空气和水——有它的时候或许不在意,可是离开空气和水,谁能活?

的确,在人生的最初几年,爱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倪萍是在姥姥身边长大的。被姥姥从青岛机关幼儿园接走的时候,不到两岁的她,严重营养不良。“头发只有几绺,脑门大得吓人,眼睛老是泪汪汪的,连笑都不会。”

到了老家水门口,姥姥把村里能借的鸡蛋全借来了,又卖了一对银镯子,换了一炕鸡蛋。“鸡蛋真是个好东西,才吃了不到一把,小外甥(山东方言,即小外孙)就会笑了。”

姥姥没文化,自然不懂什么“儿童心理学”,可她依着爱的本能,始终呵护着小外甥的童心,又不纵容,不娇惯。

麦收时节刚过,姥姥鼓励她提着篮子去地里捡零星的麦穗,“捡一个姥姥也不嫌少,捡多了,姥姥就用你捡的麦子给你做个大馒头吃。”可是有一次,倪萍捡回来一把麦穗,过了好几天也不见姥姥蒸成馒头。问起来,姥姥从碗柜里拿出一小团生面,作出很疑惑的样子,问她麦穗儿在哪儿捡的,怎么也发不起来。

又过几天,那团生面发霉了,只能扔掉。倪萍哭着承认,这是看守生产队麦垛的邻家舅舅给她的。“怪不得啊!小外甥,公家的东西拿回来那就叫偷,以后可不敢了,偷的东西蒸不熟。”那么少粮寡食的年月,姥姥肯浪费那么大的一团面,来教育一个五岁的孩子。

倪萍小时候爱画画。灶台上有她画的公鸡,墙上有她画的三毛,门前的地上有她画的姥姥,两条麻花辫长得像两条河。没人教她,只有姥姥不停地夸奖,“比锅里的大公鸡还好看,鼻子是鼻子,眼儿是眼儿!”“画得跟书上一样!”

姥姥的理念是:“别不舍得夸孩子,芝麻夸着夸着就成西瓜了!”

姥姥是家里的一杆秤

姥姥是家里的一杆秤。处不好的人,想不通的事,在姥姥的秤上称一称,分量一目了然,该怎么对待也就清楚了。

姥姥格外心疼倪萍,因为她从小没有“父爱”。遇到邻家小孩儿和父母在一起,姥姥就想办法转移她的注意力,尽管她还很懵懂。“这种内心的痛,大人比孩子痛多了。”

爸爸偶尔来看她和哥哥,也是匆匆见一面,完成了任务,她就急急忙忙逃开,被姥姥之后的种种盘问弄得很不耐烦:“你爸说的啥?领你们吃的啥?你爸穿的啥?你爸胖了瘦了?你爸笑了哭了?”

在姥姥的描述中和妈妈的描述中,爸爸完全是两个人。后者太“坏”,前者则太“好”。在姥姥心目中,爸爸是个良善、正直、清高、有情有义的人,只是与妈妈“鸡狗不和”罢了。小外甥始终没当面叫过“爸爸”二字,是姥姥一生的遗憾。

然而,正因为有姥姥这杆秤,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公平地传达着爸爸的好,倪萍从懂事起就未曾怨过爸爸,不仅不怨,还很爱,只是这爱一直没能说出口。

妈妈的教育方式也跟姥姥截然不同。姥姥慈爱,妈妈严格。六岁时离开水门口老家回青岛上学的倪萍,在跟妈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攒了一肚子委屈。

“多少次,我和姥姥盘腿坐在炉子前诉说着妈妈的不是,我像一个长舌妇一样不依不饶地数落着。姥姥从不打断,我哭她也跟着抹泪,我笑她也和着哈哈,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姥姥是有意让我宣泄。‘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里了。’”

倪萍问姥姥,偏向她,还是偏向她妈。姥姥说,这路事儿不能拿到秤上称。“你妈上班费脑子又费劲,挣钱养活这一家人,你妈在秤上就比你重;等你长大了,挣钱养活你妈了,那个时候你上秤就比你妈沉。”

说是不能称,姥姥还是用她的天平,平衡了孩子的心。姥姥告诉小外甥,妈妈心里其实很爱她,“给块糖吃本来挺好,可就是得抹上点辣椒,甜在心里,辣在嘴上。”姥姥说妈妈是个“合格的妈”。她自己养孩子,是养了一群小肥猪,妈妈养的却是两匹奔腾的小马。

改变不了活法 就换个算法

姥姥很瘦小,只有九十斤,养了一堆孩子,守着几间房子,一辈子都在从里往外地燃烧,慢火熬着自己,暖着别人,直到生命的尽头。她的大部分人生里,充填着贫穷与苦痛,但她自有一套乐天知命的辩证法。“有苦也不是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了。”“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儿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

参军的小儿子牺牲时,姥姥还不到六十岁。部队领导将骨灰盒送到家里,姥姥说:“当兵的就是这个命,国家使完了咱再使。人家那些个命好的妈,国家使完了当妈的接着使,跟着沾光。咱这个当妈的命不好,国家使完了就完了。该这样。”面对丧子之痛,她表现得如此坚强。

姥姥没有哭,只是那一宿的工夫,一口后牙酥成了粉面儿。此后的几十年里,她也只在儿子生日那天,煮一大碗面,吃面的时候,碗就扣在脸上,半天放不下,任凭泪水往面里流淌。

大多数时候,在姥姥口中,儿子仿佛还活着,被她说得无处不在,神乎其神。“你小舅这孩子鬼(聪明,心眼多)呀,这些年家里有点大事他都回来凑热闹。我过生日他年年都来……家里要有个喜事更少不了他,你看他忙乎的,见了谁他都想抱一抱、亲一亲。那些小辈儿的他都没见过,他给人家又买糖又买玩具的,大手大脚的,好像他有多少钱似的。好几回我都说他,你来弄么?家里人都把你忘了,再来妈就不高兴了。你小舅最会哄我了,脾气又好,眯着眼睛一笑,说下回还来……”

姥姥内心的创痛,绝不仅仅是“英雄母亲的豪言壮语”或表面的“玩笑”那样简单。面对无力回天的事,她用自己发明的算法,消化和平衡着一切。

很多年后,倪萍也当了妈妈,孩子从小患有先天性眼疾,有可能危及生命。她不想让90岁的姥姥替她分担这份苦难,只能靠着一支支的烟,独自熬过一个个长夜。

姥姥不问也不说,可她心里明白,小外甥和小重外甥遭了大难。她主动提出回老家,给倪萍减少负担,临走时说:“孩子,记着,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你要是救不了孩子,谁也救不了。姥知道,就你行!”

姥姥把类不可避免的灾难称为“天黑了”。她从前总说:“天黑了,你就得认命。认命不是撂下(放弃),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天亮了你就赶紧起来去往前走。别在黑夜里耗着,把神儿都耗尽了,天亮就没劲儿了。孩子,你记着,好事来了它预先还打个招呼,不好的事咣当一下就砸你头上了,从来不会提前通知你。能人越砸越结实,不能的人一下子就被砸倒了。”

怀着姥姥给予的这份坚强,倪萍不再哭了,抱着孩子踏上漫长的求医之路,一走就是十年。十年后,当医生终于宣布孩子无需再频繁复查,姥姥已经去世了,无法听到这大好的消息——黑夜过去了,太阳升起来了。

她从来不知道孩子到底遭遇了什么,但她的话接近于人世间的真理:“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够数了,福又回来了。”

在宽松的尺寸间 姥姥活出无限

姥姥待人宽容,又善于发现埋藏在深处的闪光点。在她身边生活,从不会感到压抑局促。

倪萍小时候,从姨姥家带回一篮子好吃的,回家途中,路过一条河,据说河里有个女鬼。她把篮子放在岸边石头上,自己蹚水去一探究竟,上岸时发现,篮子不翼而飞。那个年月,一篮子油饼、鸡蛋、饺子可太珍贵了。

她哭着跑回家,不料姥姥非但没有一句责备,还笑嘻嘻地安慰她:“好哇,鬼也馋啊,她吃了饺子就不吃你了。拿一碗饺子换个小外甥,上算!”

这就是姥姥使了一辈子的辩证法。啥死疙瘩到了她那儿都能顺顺利利地解开,找个合适的说法就让你信以为真,且心里舒舒坦坦。

姥姥的理论是,钱和东西都要流通,该给要给,该收要收,总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有位白大哥每年都来看望姥姥,没什么钱的时候,就送一捆五颜六色的毛巾。姥姥如获至宝,分给家里每人一条,自己改了一条当手绢。“这是你白大哥的一片心啊,上哪儿也买不着!”

后来白大哥手头宽裕了,再来看姥姥,就直接给钱。俩人推来搡去,钱撒一地,白大哥趁机跑了。小保姆帮着把钱捡起来,姥姥顺势递给她一张。小保姆推辞,姥姥就说:“傻孩子,这是福啊,哪儿有不接福的理儿?”

给的人快乐,接的人自然。

姥姥帮人,帮得不动声色。“做好事不该让人知道,让人知道,好事就变味了。”

困难年代,家里好不容易有条好用的毛巾,却叫别人拿走了。姥姥说:“叫他拿吧,他可能从来没有过毛巾。他拿走了好啊,咱们再去买条新的。”

家里来了要饭了,姥姥端给他一碗饭,也是说:“别嫌乎,我吃不了,你帮乎着我吃吧。”姥姥打心眼儿里认为,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肚子,这叫帮人;一锅米你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这样的姥姥语录太多了——

“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

“你有十件棉袄,都穿自己身上,不热得慌?你分给别人几件,看别人穿上了,你也从心里暖和。”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东西不在多少,话有时候多一句少一句可得掂量掂量。没有人会为多点东西、少点东西记住一辈子,可有时一句话能把人一辈子撂倒,一句话也能把人一辈子抬起来。”

倪萍在书中写道:“你一辈子不唠叨,说话掷地有声,讲理。你一辈子不动大气,平静如水,却冷暖分明,不烫谁也不冻谁。多吃一口你说饱了,少吃一口你也说饱了,心和身子都是富有余地的,怎么着都行,没什么不可以。我说你这是给别人以宽容,你说最宽的路还是留给了自己。”姥姥在宽松的尺寸间,活出了无限。

“依恋理论”的奠基者约翰·鲍尔比认为,在孩子生命最初的那关键几年,看护者给予的情感支持,好比一罐内心的金子,能够携带终生。即使日后遭遇种种困境,这罐金子也不会消失,它将转化成克服困难的勇气、从挫折中复原的本领,以及关爱他人的能力。读《姥姥语录》,我们看到一段充满爱和自由的童年,如何在一个孩子的心间埋下金子,她又如何携带这罐金子,走过自己的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5190.html
上一篇赵露思,被她妈害惨了…
下一篇抑郁症:父母如何帮孩子恢复学习动力?

为您推荐

山东春晚笑点多:冯巩倪萍同框,郎朗吉娜秀恩爱,蔡国庆父子喜气洋洋

山东春晚笑点多:冯巩倪萍同框,郎朗吉娜秀恩爱,蔡国庆父子喜气洋洋

距离春节只剩下短短两天的时间,年味越来越浓,大家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山东卫视也在腊月二十八日播出了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了倪萍、冯巩、蔡国庆、孙涛等多位大咖明星陪着大家一起迎接新年。春晚的主持团队是由山东卫视的主持人组成的,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有些陌生,现场的主持人中,大家最熟悉的还是倪萍。倪萍本身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