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妈妈忽略乞讨老人,男孩大哭着讲道理,该如何告诉孩子善良的尺度

妈妈忽略乞讨老人,男孩大哭着讲道理,该如何告诉孩子善良的尺度

《大西洋月刊》曾有一篇文章提到,那些小时候爱关心别人的孩子,长大了可能会更有出息。

善良一度被人们看做是孩子的优良品质,可现实社会中情况比较复杂,很多时候家长又不想让孩子太善良。

如果在路边看到一位乞讨的老人,你会选择给他钱吗?一对母子的争吵引起热议,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妈妈忽略乞讨老人,男孩儿痛哭着和妈妈讲道理

一对母子在外出时,在路边遇到一位乞讨老人,男孩儿想带着妈妈走到老人身边,希望可以给老人一些钱。

但妈妈当时着急坐车,没有按照孩子的话去做。男孩儿上车后表现得非常生气,开始严肃地对妈妈讲道理。

男孩儿认为,就算是不给那位老人钱去看一眼总是可以的,觉得妈妈直接忽略了老人有些没教养。

男孩儿越说越激动,大哭起来,还赌气地不理妈妈。妈妈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并没有当场反驳。

后来妈妈向儿子承认自己做得不妥当,并承诺以后出门时会带零钱,遇到乞讨的老人,不会再忽略他们了。

这位妈妈是临时有事,没有时间去关心乞讨老人。有些家长是故意让孩子远离乞讨者,这对母子的做法引起热议。

男孩因妈妈忽略乞讨老人大哭,是善良还是好骗?

很多人看到男孩儿的反应,第一时间是觉得他年龄小太好骗了,因为在生活中许多乞讨者都是假的

有些乞讨者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消耗人们的爱心,孩子轻易对乞讨者心软,可能在以后也容易被骗。

但也有人觉得,孩子能有同情心和善良心并不容易,家长应该维护好孩子的这种品质。

那位妈妈表示,儿子之所以批评她,可能是觉得她有些冷血。因此她并不觉得男孩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才会答应孩子以后带些零钱的要求。

这件事情最后还要回归到对孩子的教育上,那些乞讨者是真是假,许多人无法准确分辨。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对同情心和善良尺度,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善良的尺度很重要,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哈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约80%的青年人觉得,父母很少重视他们是否会关爱他人,只是关心他们的成绩或个人是否幸福。

善良感和同情心会让孩子的生活更幸福,而缺少善良感的孩子,虽然不会有太多损失,但本质上并不快乐。

例如,在一个集体中有人受伤,有善良感和同理心的孩子会表现出关心并对此惋惜。冷漠的孩子不仅毫不关心对方,甚至会窃喜自己多了一些机会。

可怕的是孩子这种心理会慢慢地从对待陌生人,转变到对待自家人身上,对家人的需求和感受也比较冷漠。

当孩子的世界只剩下学习,和绝对的利己主义,对他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发展也是有一定限制的。

缺少同情心和善良感,在与人相处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交不到朋友是其一,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人际关系较差。

家长该如何告诉孩子,善良的“尺度”

家长不想让孩子太善良,不代表家长是坏的,只是他们不希望孩子吃亏、被骗。既想让孩子保持些善良感,又不吃亏,家长可以这样引导他。

不用自己的善良去填“无底洞”

我们可以善良和大方,去给其乞讨老人零钱,去帮助他人,但要注不必去让自己金钱和感情,都去填了别人的无底洞

当孩子因为善良去帮助乞讨者,可以在顺路、偶然碰到的时候去帮助。那些嫌弃一元,两元零钱索要更多的乞讨者,是没有义务去给他更多钱的。

另外就是不要填情感上的无底洞,有些人只会利用孩子的善良。让孩子帮忙撒谎、顶罪,却不以同样的善良和同情心对待孩子,那么这种情况就可以让孩子停止他的善良。

自己的安全很重要

孩子出于善良,帮助他人,前提是保证自己安全,不受委屈,不消耗自己的价值,否则将变成冒险和讨好。

例如陌生的成年人请求孩子帮忙,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不能跟着陌生人走,因为人们不会向比自己弱的人求救。

糖果妈妈心里话:

家长能为孩子的“善良感”,做得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接受孩子的帮助。相比夸孩子“你真善良”,父母这样做,是对孩子善良感最自然的支持和认可。

【今日话题】你的孩子有哪些善良的表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2_119368.html
上一篇《2022母婴行业洞察报告》:直播正成为亲子知识、消费、购物重要途径
下一篇简平:比起孩子,更需要开启亲子阅读的或许是大人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