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奥斯丁的爱玛叫《爱玛》,为何福楼拜的爱玛叫《包法利夫人》?

奥斯丁的爱玛叫《爱玛》,为何福楼拜的爱玛叫《包法利夫人》?

英国的奥斯丁笔下的爱玛是个幸福的姑娘——虽然她也住在乡村,但是她拥有财富、名誉和地位,最重要的是有许多高富帅倾慕,爱情是她本来幸福人生的锦上添花。

这位爱玛,她几乎主宰着自己的人生,她当得起自己的主人。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也叫爱玛,但是她没有奥斯丁的爱玛那么幸运。

她一生都求而不得,也做不了自己——就连她出场,也是从包法利的视角带出来的,就是如果不是因为包法利要娶她,她也成不了本文的主角。

如此看来,用女主夫家姓命名,是作者的一番深意了。

01“我”一定要活成大众认为该成为的样子吗?

由本文开头带出,福楼拜笔下的这位爱玛,因为包法利夫人这个身份与命运,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思考。

我们这些后来的读者都知道,因为《包法利夫人》的如雷贯耳,“包法利夫人”曾经成为围墙中的妇女贪慕虚荣的代名词。

也就是说,把这本书读完的人,许多人会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印象和潜意识的评价,就是觉得女主人公脱离了已婚妇女该有的样子,对她的为人处世方式不予认同。

尽管福楼拜一再强调他要客观写文,但文中还是有意无意地把对爱玛的褒贬态度暴露了出来。

他写她自幼被送到修道院寄读,因为颇有天分,能把修女教的规矩和仪态学得很好,成为典范,初期挺受修女们器重,但是因为好高骛远,对来自贵族家庭的同学暴露出艳羡之色然后开始摆烂,逐渐地修女老师们对她心生厌恶,没多久就把她赶回了家。

他写她因为忧郁苦闷到教堂去找神父开导,忙于安抚穷人的神父语气非常刻薄,暗中讽刺她的心灵空虚和自私自利。

他借老包法利夫人的口,骂爱玛病都是闲出来的,是一个暴殄天物、不会过日子的女人。

他用药剂师的夫人做一个强烈的对比——因为那位夫人的贤惠,把家经营得很像传统幸福家庭的样子,孩子都活泼可爱,一家大小其乐融融。

不一而足。

然而,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是因为她没有活成人们认为该成为的样子吗?

如果爱玛在当少女的时候,在修道院里本分地学习,回到家后选择身份相当的人嫁了,嫁人后一心经营家庭,爱护孩子,与丈夫举案齐眉,是不是就一定会幸福美满呢?

这种假设是有欺骗性的。

药剂师的夫人是个非常好的参考对象。

这位妇女在年轻时外貌上是否跟爱玛有得一比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作者没说,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她也有过“娉娉袅袅十三余”。

但是当爱玛初见这位当了N年药剂师夫人的女子,并没有感受到任何与“美好”有关的印象——眼前就是一个面色蜡黄、身材臃肿、不修边幅、语言粗野的妇人。

这是传统的已婚妇女形象,是社会上普遍认为女人该成为的样子。

老包法利夫人就是这种传统的代表,既是以身作则,也用这样的标准评判其他女人。

所以,她给儿子物色的第一个妻子,尽管外形上根本配不上儿子她也不介意,有钱和安分,是过日子最好的东西啊。

所以,她对“清新脱俗”的爱玛没什么好态度。

但是老包法利夫人幸福了吗?并没有。

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丈夫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心血和钱财,得到只是丈夫终日烂醉如泥或者寻花觅柳来对待。

如果看文章的你,正巧也是跟爱玛一样容貌姣好,或者至少有一颗优雅和浪漫的心,真的就甘心把日子过成药剂师那个婆娘那样,甚至老包法利夫人那样吗?

在女权觉醒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理解了爱玛的不甘心。

我们不禁困惑起来:成为xx夫人,是否就是女人走向悲剧的一部分?

02浪漫真的值得拼死去追吗?

然而,有些东西又是非常矛盾的,你不甘心能怎么办呢?

难道做个老姑娘终身不嫁?但是不嫁的女人也有痛苦,甚至更多。

那不甘心就要像包法利夫人那样,整天衣着光鲜,十指不沾阳春水?把孩子丢给别人带,不爽时一脚踹开?与丈夫同床异梦,对从身边走过的男人暗送秋波?

就是要逃避柴米油盐,远离人间烟火,要心怀浪漫,不灭幻想?

说起浪漫这词——在绝大多数人的心里它都是个褒义词,常常用它来赞许喜欢的人。

如后人总喜欢用浪漫这词来赞苏东坡,因为他即便穿着蓑衣芒鞋都能把生活过成诗;有人看《爸爸去哪儿》时用浪漫这词赞曹格的太太,因为她在开饭前去采树叶做了筷子托,让晚餐增添了氛围。

浪漫可以苦中作乐,也可以是锦上添花,但有时候,它约等于堕落,直接通往毁灭之路。

人们享受浪漫的美好之下,往往看不到它的灾难隐患。

女人普遍渴望的那种生活上的浪漫,大多数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要钱撑起来。

最浪漫莫过于《茶花女》的玛格丽特,每天出门手捧着一束最新鲜的茶花,乘坐装饰华丽的马车穿过古老的街道,迈着云步走进剧院的包间,小口吃着精致的零食,小口抿着晶莹剔透的美酒……

如此的她,同时由三个当时最富有的贵族供养着,但是依然被债务压得抬不起头。

这是维持浪漫生活的代价。

除了生活形式的浪漫,女人还渴望爱情的浪漫。

而爱情的浪漫,往往都需要走出常规的生活,归于平静的夫妻是极少有多少浪漫成分的。

有句话叫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究其原因,就是不平常的爱情更容易品尝到浪漫的美味。

但是不平常的花,结成的大多是不平常的果。

安娜卡列尼娜不甘平淡的婚姻,渴望浪漫的爱情,于是出轨帅哥渥伦斯基,最后自己承受不了看不到出路的生活,卧轨而死。

包法利夫人什么都想要,既想在生活上追求浪漫,能打扮得像茶花女那般优雅,获得所有人羡慕的眼光;又想要浪漫的爱情,能像安娜那样有炽热的追求者。

最后,她为浪漫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负上重债破产的时分,终于识别两位情夫的薄情,绝望地服毒自杀。

她不但毁灭了自己,也让自己的家人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她死了以后,丈夫绝望地死了,父亲也悲伤地死了,可怜的女儿一下子成了孤儿,既无钱财可傍身,也无亲人可依靠,未来的命运可想而知。

结语

福楼拜是厉害的,时隔几个世纪,《包法利夫人》依然能给予我们合时宜的启示。

我们怜悯了命运的不公,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奥斯丁的爱玛那样一生被上帝眷顾;

我们理解了包法利夫人的不甘,因为我们也想好好享受生活,不想沦为任何什么的牺牲品;

我们借鉴了包法利夫人的失误,懂得了要在平淡人生中抓取快乐和幸福,懂得了人生需要量力而行,对浪漫的追求要适可而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166550.html
上一篇原告将买的猫带到法庭,证明不会捉老鼠起诉退款?知情人:不实
下一篇《爱情只是古老传说》:戴着面具的婚姻,终归是不能善终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