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天下长河》康熙为何重用于振甲?看到陈潢病逝和黄河决口才明白

《天下长河》康熙为何重用于振甲?看到陈潢病逝和黄河决口才明白

电视剧《天下长河》于振甲接任河道总督后,自认为有治河之法,还庆幸自己与皇上想到一块儿去了,就否定了靳辅和陈潢加筑减水坝的治河成法。结果,正如靳辅提醒索额图所言,河沙淤积一定会决口。于振甲亲眼目睹了这次“黄龙来了”,海水倒灌,良田被淹,黄河两岸的灾民受苦挨饿。这场景犹如靳辅当年以安徽巡抚的身份视察河道时那么令人震惊。

天下

于振甲披着刑具进京请罪,说自己是“决河总督”,还痛哭流涕,长跪不起。

天下

康熙召见了于振甲,指着一本书说,这是陈潢在临终之前写的《河防述要》,拿回去好好看看吧。

天下

天下

看来,康熙用治河清理了不服管的臣子,集中了皇权;陈潢结合实践写出了治河著作,康熙只需让听话的人去好好学习,然后大换班,就一切OK了。

康熙对待于振甲的态度,与众不同,不但没有严惩治罪,还送书给他阅读,为何?

当年王光裕任职河道总督,治河不力招致黄河决口,那可是死罪。康熙说过,河堤不保的,按照丢失城池来治罪。

康熙十五年的那场大暴雨,导致黄河岸边灾民遍野,王光裕却贪没了修筑河堤的银子,还山珍海味地大吃大喝。

天下

王光裕用好酒好菜来招待钦差伊桑阿,还给索额图送大礼,都没能保住性命。

天下

为了保住妻女、不被株连三族,王光裕吞金自杀了。

康熙知道王光裕贪腐严重,不懂治河还欺上瞒下,招致黄河决口,这样的罪臣留着何用?

而于振甲与王光裕不同,于振甲熟读理学一心想做圣人,在家孝敬母亲,为官清廉勤政,此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还很听皇上的话。

康熙自幼勤奋,博览群书,连才高八斗的高士奇都要买通小宦官来刺探皇上当日要读的书目,以便提前阅读,免得被皇上问住。

雄才大略的康熙当年擒住了鳌拜,然后又平定了三藩,任用施琅收复了台湾,还御驾亲征葛尔丹,这一次次成功让康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自己永远是对的。

天下

在治河上,陈潢和靳辅主张建筑减水坝并且开挖引河,先花大力气治理好上游,下游即可无虞。

这是靳辅和陈潢对明代潘季驯治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给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法,经过长年检验,是有效的。陈潢说自己是河伯投胎,跟河水最亲,他实地勘验,大冬天手里托举着石头下河试水,发明了“测水法”。

天下

陈潢和靳辅在河岸边埋头苦干了十多年,两人手变粗糙了,手掌上还有劳作留下的裂纹;面容苍老了,河风吹出眼角那一条条的皱纹。经年累月的付出,终于换来黄河安澜。

陈潢觉得自己最懂治河,这是实情,但他多次当面说皇上不懂治河,这是犯了大忌。

康熙考虑治河的同时,要统筹皇权不可侵犯、战事、粮草补给等问题,就会折中出一个方案,既想把黄河治理好,又想省钱省力省事还省时。

陈潢只对治河感兴趣,知道黄河一旦决口,那苦的可是两岸百姓。在陈潢心中,黄河比皇上重要。

于振甲则不然,他始终觉得“皇上圣明”,一辈子要听皇上的话,皇上永远是对的。

天下

忠君是于振甲的行为准则;而陈潢只忠于治河。

这区别,让陈潢和于振甲的结局有了大不同。

靳辅读着陈潢托人转交来的那首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肝肠寸断,五味杂陈。

天下

于振甲用心研读了陈潢著述的《河防述要》,然后如法炮制,起到了一定效果,黄河得治。

天下

索额图当年给靳辅说过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如果黄河决口了,那不正好说明靳辅他们是对的吗”?

天下

索额图这不管百姓死活的言论,让于振甲用切身体验给证明了。

于振甲治河以来,吃过亏,取过经,所以他认为现在治河的办法,全都是从紫垣兄和天一兄那里得到的,若是后人觉得他于振甲会治河,那便是他于振甲贪天功。

天下

于振甲做事,不是知错就改,而是知错才改。往往是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于振甲才后知后觉,哭诉着要受责罚来戴罪立功。

听到于振甲这句发自肺腑的“对不起”,靳辅老泪纵横。

天下

天下

于振甲最要命的一点是,他时常慢半拍,知错得太晚了,而且这错误的严重后果要摆在他面前才行;事先提醒,于振甲可是完全不听的。

一句“对不起”能挽回什么?陈潢已经病死了,靳辅也感受着莫大的心寒。

靳辅手拄着拐杖,孑然独行在大雪中,这境况,怎“凄凉”二字概括?

天下

当年,于振甲为了保住自己辖下的桃源县百姓不受搬迁之累,竟然毫无大局观,带头阻止靳辅炸堤坝,还带领桃源县百姓聚众示威,招致黄河水漫灌了附近的三个省。

康熙不但没有怪罪于振甲,还擢升了他,靳辅却被问责。

天下

康熙有意重用于振甲,就事先打磨其心性,让于振甲去灾区看看,将实际情况及时汇报上来。

于振甲不懂治河,但十分忠君,也一直用他自认为的爱民方式来忏悔。

看到灾区惨状,于振甲知错了,但于事无补,为了减少内心的罪过感,于振甲用刀子将自己的手臂划开一道又一道,将流出的鲜血做墨水,拿毛笔写血书来向皇上奏报。

一州一县的话,经不住于振甲这么折腾,因为弄不好,就给他全部给整没了;但是,康熙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可以让于振甲去试错。

天下

康熙挥毫泼墨给《河防述要》题写书名,这“既死明月魄,无复琉璃魂”的感慨过后,康熙觉得好歹这是他答应陈天一的事情,没有失信。

天下

天下

陈潢如果泉下有知的话,不知会对此作何感想?皇上这到底有没有失信?

陈潢病逝,这在剧中是有暗示的。当年科考落地,陈潢就病了一场,他这身子骨可不如高士奇。

天下

治河这些年来,陈潢又在河岸上风吹日晒的,还不懈劳作,落下了一身毛病。

被困在狱神庙里,陈潢很郁闷,还被所谓的大哥徐乾学用了刑,陈潢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用锅底灰当墨水,将治理黄河的办法书写在墙壁上,墙面满满都是。

天下

这就是《河防述要》的底稿了,人们将其刊印成书,康熙御笔题写书名,治河名著得以传承,泽被后人。

陈潢那句题壁诗应验了,他走这一遭,算是借了个“枕头”,最终又还了回去。只是兄弟三人当年在破庙里一起吃小米干饭,同喝一壶酒,还约定日后要多帮衬、共进退的结拜誓言,被现实击得粉碎。

天下

什么是真正的兄弟情?陈潢和靳辅之间,就是。两人同甘共苦,难处时还都想法设法要保全对方。

天下

而于振甲,只过他自己,没朋友。即便大家一起饮酒,同桌就餐,都没有共同语言。

皇上却喜欢于振甲这一点,因为皇上本身就是“孤家寡人”。

天下

《天下长河》在矛盾中推进治河,有悲喜,有起落,这段君臣际遇虽然权斗不断,但最终得偿所愿。陈潢著书立说,名垂青史;靳辅和于振甲成为一代名臣;黄河安澜,祖国昌盛,康熙营造出盛世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160481.html
上一篇《我们的歌4》林海赚到了,礼貌公主抱陈慧娴,安又琪沮丧出局
下一篇《神圣婚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为您推荐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吃的11道菜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饮食文化也变得多元化。但是,有些传统的美食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中国康熙皇帝最喜欢的11道菜,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天下长河》看懂康熙看铜像最后那一眼,便看懂帝王一生的妒与恨

文|竹英天下长河大结局了,康熙终于成为了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三藩平,黄河清,台湾收。当然这部剧最大的核心还是黄河,千百年来黄河的大难在康熙这里终于得到了最大的改进,这也是康熙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他这一生的夙愿,但是这辉煌的背后是多少白骨换来的盛世。改革从来都是见血的动荡,而治理黄河的背后更是牵涉了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的最后,面对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

《天下长河》最后一集结尾,头发花白、稀疏到几乎快扎不起辫子的康熙,来到百姓供奉的河伯庙,看到靳辅和陈潢的雕像。半晌,他缓缓回头,眼神望向镜头。缓慢拉长的镜头,配上急促呼号的音乐,像是一种拷问,很难不让人去思考,那眼神究竟是什么意思?要读懂这个眼神,先要从头理顺,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姓】很多人不
《天下长河》高士奇是如何在明珠、索额图的眼皮底下,成为第三相

《天下长河》高士奇是如何在明珠、索额图的眼皮底下,成为第三相

高士奇一日七迁成为美谈,一夜之间就从白丁书生一跃进入南书房,成为在明珠、索额图之后的第三相。鳌拜除掉后,明珠和索额图斗得如火如荼,大臣们都要站队,寻求庇护。只有高士奇独树一帜,谁的队也不站,却靠着两人直达天庭,还与他们和平共处,硬是发展出第三股势力。他是怎么做到的?1. 借势高士奇的仕途并不顺利,三兄
徐乾学升官,高士奇被贬,陈潢含冤病死,三兄弟结局有多少意难平

徐乾学升官,高士奇被贬,陈潢含冤病死,三兄弟结局有多少意难平

看着倒床而睡、病弱如柴的陈天一,徐乾学和高士奇都心里不是滋味,一种不祥的预兆笼上心头。高士奇无奈地说:“天一死志已决了。”徐乾学则说:“世上有你我这种人,哪有他活的地方啊?死了挺好!死了好!”高士奇指着他大骂:“你他娘说的是人话吗?”徐乾学淡淡地说:“不是人话,是真话!”原是一起来参加科举的“三兄弟
《天下长河》热播,看历史上的靳辅与他的《治河方略》

《天下长河》热播,看历史上的靳辅与他的《治河方略》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通讯员 李丹 尹路 张裕童 鄢静慧历史剧《天下长河》热播,收官之后仍收获豆瓣评分8.1分。没有情感戏没有后宫戏,全剧焦点集中在朝堂,主线围绕主角靳辅、陈潢治理黄河展开,副线展示了大臣索额图、明珠两派的党争,以及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复台湾”的大事。剧中的人物命运都在变化之中,康熙皇帝与大臣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不让十三阿哥参与追比欠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个重头戏,便是胤禛奉康熙之命,追比国库欠款。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八阿哥管理下的国库,已经造成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亏空,而且拖欠人员形形色色,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文武大臣,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胤禛原计划希望十三阿哥能够和他一起参与办理此项重任,却被康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