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情感 > 博物馆与都市人|张明扬:文博家庭的后花园与小确幸

博物馆与都市人|张明扬:文博家庭的后花园与小确幸

【编者按】

2022年12月21日,是上海博物馆开馆70周年的日子,70年来,这座博物馆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经历了怎样的融合与互动,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中有着怎样的责任当担?上博这座文化地标,在展现城市文化积淀,打响城市文化品牌、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见证和讲述着历史,更在于它为未来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在上博7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爱上博物馆”专题,讲述“博物馆与大都市”、“博物馆与都市人”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见证历史,望见未来。

新锐历史作家张明扬与女儿张栖约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要让文博知识深入人心,就需要走进家庭日常,当爱好文博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代代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博的滋养与熏陶。

张明扬的家庭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博爱好者之家。张明扬是一位新锐历史作家,致力于历史故事的书写,近年来,出版了《此史有关风与月》、《纸上谈兵》等多部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各大书榜推荐,他的新作《弃长安》也收获了不错的读者反响。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张明扬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张栖约(小名:雨儿),也成了上海博物馆的常客。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如约来到张明扬的家中,早晨的阳光正越过阳台,轻拂在雨儿的小书桌上。她知道今天要去上海博物馆,所以一早就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了解今天主要的参观对象——大克鼎,并在纸上用笔画下了她对大克鼎的初印象。

来到上海博物馆后,张明扬陈冰一家看了上博近期的特展“宅兹中国”,张明扬通过启发式提问来引导雨儿的思考:“这个展为什么叫‘宅兹中国’?”雨儿思考一会儿后,他解释道:“这是因为这四个字是目前文献中‘中国’第一次出现的地方。”

张明扬与夫人陈冰带女儿张栖约参观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大克鼎。

一家人与上博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以下是澎湃新闻整理的张明扬的口述: 

我是2005年因为工作来到上海,随后便第一次踏进了上海博物馆的大门。当时还没有打卡这个概念,但是上博对于我们热爱文博的人而言,肯定是一个非去不可的地方。当时给我很大的震撼,书本里的那些图片,就非常鲜活地呈现在了你的面前,那种激动是无以言表的。

我的夫人陈冰与上博也很有渊源。她当时还在南京上学的时候,来到上海旅游,当时她和一起来的朋友们并没有选择去逛上海的商场,而是在上海博物馆里泡了大半天,她们觉得非常充实。

虽然疫情有反复,我也觉得“云看展”是个不错的手段,但我仍然觉得线下看展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博物馆的文物,是想象力的港湾,它既能让你已经成熟的想象得以停靠,更是下次想象的起锚之地。我上一本书,叫《纸上谈兵》,它是谈中国战争史,谈到夏商周时代的兵器,其实有点不甚了了的感觉。我专门为此来了一趟上博,当你真的看到夏商周时代的那些兵器,并以此为基础去想象它们当年在战争中的运用,就会发现,有的想法会得到印证,有的则被成功修正了。还有一个俄罗斯兵器的特展,我是半个军迷,这个特展也帮我更好地了解相关时期的欧洲,他们在使用一些什么兵器,帮助了我的写作。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上博在布展上也越来越用心,一些展板上的介绍,比网上能查到的资料还要详细,而且引用相关的内容和数据你会觉得很放心,对上博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

当然更多时候来上博是出于一种热爱。上博是一个“发怀古之幽情”的好地方,我尤其喜欢畅想回到宋代,那是一个对文人非常友好的时代,如果让我凭空想象当时的情形,那也很困难,但是通过那些瓷器,那些文人画所描绘的场景,你也就能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洒脱的年代,举杯对饮,扬笔赋诗,好不快活。

随着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来上博更多的时候是一家子一起来。孩子第一次来上博应该是三四岁,从那次开始,带孩子来之前我们会相应地做一些准备,简单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我自己也会做很多功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和她一起进步。我们同时也会告诉她,博物馆是陶冶情操的地方,可以帮助你潜移默化之间成为很有魅力的人。她真听进去了,所以第二天起得很早,甚至还催我们:“爸爸妈妈快一点,我们要出发了!”

对我们一家三口而言,逛博物馆是一种习惯,除了上博之外,我们旅游每到一个国内外的地点,都会选择尽可能地去领略当地的博物馆,别看雨儿小小年纪,她至少去过二三十家博物馆了。

张栖约小朋友拿着自己画的大克鼎来到上海博物馆与文物大克鼎见面。

有时候我们觉得这个青铜器孩子哪里懂,其实我觉得不要低估孩子与文物的连接感,你要相信文物本身的力量,有时候有一两个文物,看的时候可能浮光掠影,但是之后如果有一些记忆的触发点,比如讲到一些成语,“酒池肉林”、“问鼎中原”什么的,她也会很有反应,甚至能复述当时看到它们的心情。

其实这种连接感,既是孩子的一种审美本能,也离不开后天的强化。对我们而言,参观博物馆是一个全过程教育,除了在参观前我们会带着孩子了解相关知识,在参观完成之后,我们也会带着她对今天的所见所闻进行梳理和回顾,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她的印象。

而且我们也非常注重选择适合年龄阶段的知识给孩子介绍。前一段时间,我们去参观敦煌光影展,我们觉得佛教的一些人物或者故事对她而言还有些陌生和晦涩,所以我们选择的是给她讲九色鹿的故事,在看展中提醒她注意有关九色鹿的图案,回来以后她也很主动地就说起今天看到的好看的鹿。其实观展什么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她获得海量的知识,而是培养她的一种兴趣,有了兴趣的驱使,等到了合适的年龄,她才会主动往更深更广的地方探索。

我还发现一件事,不光是孩子,虽然我的家人文化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但是总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文物打开方式。我的岳父是书画的行家里手,而上博书画藏品的丰富,也是尽人皆知,所以每次陪岳父来上博,书画馆总是绕不开的目的地。我的长处是对于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而岳父的强项则是对于作品本身一勾一画、一枝一叶的艺术赏析,于是我们在交流中,互相补全了有关作品的知识,对它们有了更加全景式的了解。我夫人则说,仿佛是听了我们俩之间一段又一段的对口相声,在轻松的氛围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而我与母亲逛上博的时候,则又是另外一番光景。由于我母亲对神话故事的偏爱,《封神演义》的小说、电视剧她是滚瓜烂熟。所以当我们看到古代的那些青铜器、玉器、钱币时,我就会以这些传说故事为引,来和她聊聊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我们知道,传说也是口述历史的一种,一定有它当时产生的背景和土壤,从神话引开去,通过我的叙述,我母亲对当时的一些概念,如“分封”、“迁鼎”等,都逐渐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人以群分,每次上博有新的特展,也是我们文博爱好者的一件盛事。就像不同圈子会前往不同的打卡点一样,对于我们来说,上博的特展就是我们的打卡之旅。特别是大家逐渐组建家庭,有了孩子之后,一旦有人在朋友圈发照片打卡,就能看到很多人都在评论区围着问,不光询问是否能满足我们自己的求知欲,也会了解是否适合拓展孩子的眼界,并且也会引发不同的思考与讨论。

更妙的是,不止一次,我在参观过程中拍照打卡,看到朋友在底下留言,说他也带着孩子正在上博参观,于是我们就约到二楼茶室相见。每次说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觉得,在文化中邂逅的感觉真是太棒了。见了面之后,我们当然也聊这个展,也会聊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就真的跟在小区里的后花园一样,轻松惬意,是一种完全的享受。

可以说,近些年来我们文博爱好者的队伍是不断壮大了,其实原因是多种的,不光有博物馆自身以及联合相关媒体做的宣传,也包括一些通俗文学,我觉得对近些年的“文博热”都是有贡献的。而且这股热潮还点燃了我们对一些原来相对冷门的朝代的兴趣,就说今年上博举办的“何以中国”大展,我们向那段还须梳理的历史投去了目光,相信随着我们对它们的关注不断提高,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完善。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跳出了身边人、身边事,转而尝试用更大的维度去观察、去思考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脉络。正是从专家到大众的共同努力,营造了目前这个“文博盛世”的时代。

包括这次特展我们对“中国”一词以及相关文化的溯源,和有时候读先贤的一些话,当提到家、国、天下等话题时,我也会觉得大哉斯言,但是每每透过文物看出去的时候,我又觉得这些观点有着具象的流淌,闪烁着一些久久未变的精神。还是说到那次书画展,我们全家都在一幅由弘一大师题写“勇猛精进”的书法作品前合了影。这四个字我喜欢了很多年,猛然看到这四个字写成的书法作品,心里百感交集,久久难以释怀。这四个字在前几年我的写作与工作遇到一些麻烦时,给了我很大的鞭策与鼓励,兵器展则从专业角度帮助我的工作,而这幅作品则在精神上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当一个人,自己有了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意志,他对于周围的正反馈,就会像涟漪一样,一圈一圈漾开去,感染身边的人,甚至感染陌生人。

采访逐渐接近尾声,不知何时雨儿已经跑开。当我回头望向她时,她正坐在桌边,认真读着母亲刚刚给她买的有关青铜器的画册。“看人家小囡多用功看书,你不要这么闹。”一位同样来参观的老奶奶轻轻拉住她的小孙子,并小声地叮嘱道,周围的其他人似乎也放轻了脚步。窸窣声从雨儿的耳边掠过,留下的只有在阳光勾勒下,她安静而灵动的轮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1_156835.html
上一篇娱乐圈又一对模范夫妻离婚,再恩爱也抵不过“婆媳不和”
下一篇小学生刮蹭轿车后留纸条道歉司机免赔偿,网友:连鞠躬都画出来了

为您推荐

一生必去的5个博物馆!超震撼

一生必去的5个博物馆!超震撼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它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精髓。台北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通称为台北故宫,是一座著名的博物馆,坐落
一票难求!这座博物馆为啥这么“牛”

一票难求!这座博物馆为啥这么“牛”

距离北京150多公里的河北省保定市,一座开馆刚一个月的博物馆每天放票后几分钟就售罄,馆内每两周一次的公益讲座也是一票难求,游客不仅有河北地区的,
探秘中国最恐怖的博物馆,胆小慎入

探秘中国最恐怖的博物馆,胆小慎入

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千年的文化传承造就了无数奇迹,随之而来也成就了无数博物馆。如果非要给去吐鲁番博物馆一个理由,那一定是吐鲁番距离乌鲁木齐最近
中国一级博物馆——恭王府

中国一级博物馆——恭王府

说起恭王府,大家都知道,这是大贪官和坤的府邸。恭王府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北京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对社会开放的清代王府。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开馆啦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开馆啦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博物馆开馆一个月之际,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也于1月19日正式开馆。这是太原市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