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最理想的卧具”——罗汉床待客之道!

“最理想的卧具”——罗汉床待客之道!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古人,

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古代的床,

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

繁复的雕花,精致的绘画,

可谓张张显雕刻,件件有画工。

也倾注了卧睡之人的美好愿景,

长命百岁,多子多福,

学业有成,健康成长。

中国的床文化,因此变得更为厚重而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

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古代中国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大睡就是晚上正式的睡眠,小睡指午休等小憩,榻和罗汉床用于小睡,可以用来待客,而架子床和拔步床用于大睡,不能用来待客。

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

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

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

罗汉床是大家具,可坐可卧,在合适的功能空间,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罗汉床的作用。

罗汉床摆放也十分讲究,通常是在罗汉床的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

罗汉床在使用上显得比较随性,或户外,或室内,罗汉床摆放较固定的位置主要是客厅、书斋和闺房。

因罗汉床兼具卧床和坐具的双重功能,所以可将罗汉床摆放在卧室中,既可以双人端坐其上,下棋交谈,又可一人躺卧其中,享受轻松时光。

将罗汉床摆放在客厅中也是不错的选择,罗汉床摆放在客厅中同样可与客厅中现代风格的沙发和谐一致。

除了厅堂,罗汉床也被文人雅士用于书斋,用以阅读经史、观赏书画、赏玩古董,坐卧凭依无不舒适,困了就在罗汉床上小憩一下。

每当有知己来访,便在罗汉床上招待好友;或将小炕桌放在罗汉床的中央,边品着香茶,边吟诗作对;或者下几盘棋,甚至来几碟可口的佳肴,对酌畅饮,乘着酒兴侃侃而谈。

无疑,罗汉床是明式家具中卧式家具的典型代表,是最具陈设性与观赏性的家具,也是四大类床具中经济地位最高的一种

被王世襄先生称之为"最理想的卧具"。

至于这名字怎么来的,众说纷纭。

罗汉,是佛教对“觉悟者”的称呼,

通常指寺庙的住持、方丈等深孚众望的僧人。

有一说法是,

它早期为僧人坐禅所用,

打坐睡觉,念经会客,都在这上面,

故被称为罗汉床。

▲ 宋人《维摩图》


这么说来,它出身高贵,

一定程度上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

在厅堂中代表着尊崇的私享领地。

其实,罗汉床由汉代的“榻”演变而来。

《后汉书‧徐稚传》曾记载了一个故事:

太守陈蕃从不接待宾客,

只有高士徐稚来时才特设一榻,

等他走后,又将这榻悬挂起来。

后人便以“陈蕃下榻”来赞扬那些礼贤下士的人。

▲ 明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局部


作为榻的变体,

罗汉床也渐渐成为待客的最高级别。

历代以来的画作中,

也多有表现古人以罗汉床待客的场景。

▲ 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 南唐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但究竟长啥样才算“罗汉床”呢?

很简单,大一点,能躺人。

罗汉床可坐可卧,一般正中放一炕几,

床上三面有围子,

两边铺设坐褥、隐枕,

放在厅堂待客,作用相当于沙发。

当然也可以置于卧室,

成为一方独处小天地。

罗汉床的出现,

贯穿了文人墨客们的生活,

从唐朝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

我们所见的罗汉床多为明清式样,

线条简洁,刚柔相济,

符合简约内敛的文人审美。

▲ 明 曲尺罗汉床


▲ 清乾隆 紫檀圆明园罗汉床

作为“美而实用”的家具,

罗汉床可不只是摆着威风。

床上放炕几,独处时可读书、赏画,

也可以撑着一只手,支着脑袋望窗发呆。

▲ 清 改琦《仕女图》

朋友来访,可邀请上坐,

闲聊、品茗、对弈,

兴致来了,小酌两杯也是乐事。

去掉炕几,

累了就靠一会儿或午休,最是方便。

▲ 清《胤禛美人图·倚榻观雀》

西方人也非常喜欢罗汉床,觉得它的陈设功能特别好。

所以在中国的四类床具中罗汉床的经济地位是最高的,在世界级的家具拍卖中最贵的床都是罗汉床创下的纪录。

明末清初 十七世纪 黄花梨罗汉床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 黄花梨束腰马蹄腿斗簇围子罗汉床

明 紫檀 三围罗汉床

清 黄花梨龙纹三围板式罗汉床

清早期 黄花梨三屏风雕螭纹大罗汉床


黄花梨无束腰三围独板罗汉床,侣明室旧藏

喜爱明式家具的收藏者,无不为独板罗汉床的简约隽永所打动,无不为将其据为己有而感到骄傲。

一张罗汉床,

沉淀着传统中国的悠长记忆。

从孩童到年迈,

经年相伴,气息相融,

成为家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也许,家具的生命力,就在于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0_108260.html
上一篇5种吉利花,就是“穷苦命”,小盆“憋着养”,越挤越爆芽
下一篇我的阳台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