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纳粹内部头号公敌却能讨得希特勒欢心,全靠拍马屁拍出的最高境界

纳粹内部头号公敌却能讨得希特勒欢心,全靠拍马屁拍出的最高境界

当领导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升迁的时候,对手底下出工出力的下属往往会论功行赏,这种情况在中国有一种说法,叫做“从龙之功”。

二战期间的纳粹显然就是这样的一个集团,当希特勒在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之后,纳粹党内一片欢欣鼓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明白,自己马上将要迎来人生中的出头之日。

戈林、戈培尔、希姆莱等一帮纳粹元老都在政府当中被安排了重要职位,在他们自身看来,每一个为了纳粹而赴过汤蹈过火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去获得这份殊荣,但唯独有一个人例外。

这个例外就是1932年刚加入纳粹的里宾特洛甫,与其他蹲过监狱的纳粹老成员不同,里宾特洛甫的身上处处透露着一种商人的奸诈与市侩。

这份商人独有的狡黠,加上里宾特洛甫不时发表的高谈阔论,很快就深得希特勒的欣赏,但是却招致了其他纳粹元老的不满。

“冯·里宾特洛甫的名字是买来的,钱是借由婚姻娶来的,仕途则是骗来的”,在戈培尔等人看来,里宾特洛甫始终只是一名酒贩,在政治上并无任何真才实学。

但若里宾特洛甫真如戈培尔所言胸中并无半点笔墨,又是如何在后面一步登天,坐上了外交部长的位置?

这就不得不说到里宾特洛甫总结的一套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的方法——记笔记。

里宾特洛甫的笔记内容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记录希特勒的言行举止,在每晚入睡之前都拿出来翻阅一遍,久而久之在其身上不免就烙上了希特勒的印记。

每当里宾特洛甫在公众场合发表一番言论,传到希特勒的耳朵时,总能引起这位帝国元首的深深共鸣,殊不知,里宾特洛甫所发表的真知灼见只不过是将自己说过的话用另外一种方式再复述一遍而已。

就这样,凭借着复制粘贴一样的话术,里宾特洛甫以潜移默化般的方式在希特勒心目中占得一席之地,在纳粹掌权后赢得了一份国会议员和外交顾问的美差。

1934年,里宾特洛甫还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国裁军事务代表驻国际联盟大使,而单从职务的名字上看,这就不是一件容易胜任的工作。

自从《凡尔赛和约》签订以来,德国就一直在裁军的问题上绞尽脑汁,按照和约规定,德国的陆军只能维持在10万人的规模,但就靠着这么点人,要做到基本的国防保障都不太够。

希特勒上台之后,就一直致力于给德国的军备力量松绑,为此他需要一名得力干将能够在英法苏之间周旋回转,就解除裁军的束缚为德国争取余地。

作为帮助希特勒拿下总理高位的交涉功臣,这一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在了里宾特洛甫的身上。

但以经商起家的里宾特洛甫从来都没有学过外交相关的知识,希特勒将其安排在这一位置,也只是考虑到里宾特洛甫左右逢源的交际能力和那一口流利的英法语。

在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像英法德苏这样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国之间,若还是按照从前的那一套商业路子,里宾特洛甫还能否走得这么畅通?

因此,这次出国访问对里宾特洛甫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是他开启外交生涯后面临的第一大关。

幸运的是,里宾特洛甫把握住了这次机遇,在与英国的谈判中给希特勒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在里宾特洛甫的促成下签订,协定放开了德国发展海军力量的禁锢,可以说已经构成了对《凡尔赛和约》的变相解除,因为在协定签订之前,德国是根本不被允许拥有海军的。

这份协定的签订,也让希特勒意识到英国人的意图是打算借助德国的力量,以达到祸水东引、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为了彻底破除德国身上的枷锁,英国是一个比较好拿捏的对象。

于是在1936年,从英国身上成功占到便宜的里宾特洛甫,在希特勒的一纸调令下,前往伦敦担任德国驻英大使。

然而在常驻英国期间,里宾特洛甫的外交政绩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其中的一大原因是英国人普遍不喜欢这位毫无外交礼节的大使。

在里宾特洛甫的认知中,外交靠的就是三个字——影响力,即一国对一国所具有的影响,甚至具体到外交官的个人魅力。

换句话说,在英德关系中,《英德海军协定》的成功签订,恰恰表明在英国的心目中,德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怀揣着这种想法,在后续与英国的交往中,里宾特洛甫难免会因为过度高估了这种影响力而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既然我对你能有足够的影响,那我无论说什么做什么自然都是你能接受的。

很显然,里宾特洛甫把商业的那一套带入了外交场合中,他没能理解外交作为政治上的延伸,本质上是由政治利益决定外交态度。

英国愿意同德国签订海军协定,归根到底还是英国考虑到这份协定会对自身有利,因为它符合英国大陆均势的战略构想。

而德国作为英国扶持的对象,自然谈不上对英国具有什么影响力,里宾特洛甫一个区区大使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每当英国政府有国事需要与希特勒沟通时,经常会绕过里宾特洛甫,直接去找英国驻德大使,仿佛里宾特洛甫只是德国派往英国的一道空气。

感觉受到侮辱的里宾特洛甫,气得在发往柏林的信件中,痛骂缺德的英国人是帝国的邪恶敌人,而并非值得信赖的盟友。

在整个驻英大使任职期间,里宾特洛甫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长期远离柏林的权力中心,他甚至一度以为希特勒已经把自己忘记了。

但很快,随着德国的扩军计划逐渐完成,希特勒的侵略行动也将开始逐一展开,需要与英法苏交涉的时刻又到了,里宾特洛甫也再次走上了台前。

在正式动手之前,希特勒还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为德国寻找帮手,一旦战争开打,没有一点外界帮助的话,纵使德军再强大,在强国环绕的欧洲大陆上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眼看着希特勒犯难,里宾特洛甫再次挺身而出,成功地帮德国找到了盟友。

1936年11月,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会见了从日本远道而来的代表,在顺利的谈判下双方签署了《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又成功拉上了意大利入伙。

至此,二战轴心国阵营的雏形已初步形成,里宾特洛甫又立下了一记大功。

虽有大功在身,但此时的里宾特洛甫仍只是一名普通的外交专员,为了在纳粹攫取更多的权力,他还需要往上更进一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94911.html
上一篇史称“三皇会战”的奥斯特里茨战役
下一篇雍正在位只有13年,三句话概括原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