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读书分享】郑涛《法度与人心》上篇 引言笔记6问

【读书分享】郑涛《法度与人心》上篇 引言笔记6问

引言游戏与规则

1.制度是什么?

“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划分类别(文官、武官、宦官)、标志等级(长官、属官、小吏)、限制范围(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规定关系(君臣、父子、夫妇,上下级、同僚、同年),决定个人及群体的身份、地位与活动空间。大部分人说喜欢历史,其实是喜欢看大起大落的英雄故事,看帝王将相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权谋秘计,甚至想要学个一招半式的。那些浮于表面的故事当然有趣,然而,若只关心那些,这样的历史观察就显得不够高级了。制度就像是如来佛的手掌,它规定了游戏规则,万变不离其宗。吃透了制度,再来看历史的兴衰起落,就能看到边界和范围,明白为什么是那样,进而思考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想真正了解过去,我们必须要看制度。当然,了解古代的制度,不仅是为了正确穿越,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改造现代制度。古代制度的特点是它“已经完成”,从形成到结束,我们能够看到得失成败的全部轨迹,可以细细琢磨制度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看古代的制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完善今天的制度。

2.两千多年的帝制,朝廷国家的核心利益关切不外乎哪两点?

第一,怎样延续王朝统治,这是皇权的安全问题;第二,怎样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是中央集权的问题。在这两个兴亡攸关的问题上,帝制国家一直处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中。

3.地方控制问题的解决思路,唐宋之间有一个怎样的大变革?(有一年高考题材料题考的这个)

唐代以前,主要采取分级控制的思路,旧的层级效率降低之后,就增加新的层级来加强控制。秦汉实行郡县制,西汉置州,本为中央派出的巡视组,后演变成为郡以上的一级地方行政组织。东汉以降,地方行政遂为州、郡、县三级制。隋文帝“罢郡,以州统县”,重归两级制。唐中期,迫于边防压力,不得不在州之上设置节度使,又为三级制。无论三级还是两级,各级行政机构都是一揽子治理,属于行政学上所谓的“完整制”。到了宋代,在分级控制之外,又出现了“分权制衡”的新思路,在州以上的“路”级实行“分离制”。北宋的“路”大致设有四种机构,这四种机构各管一摊,互不统属,分别对上负责——转运使司掌财政,提点刑狱司掌司法审查,经略安抚使司掌辖区军政,提举常平仓司掌王安石变法后新生财利,转运、提刑和仓司又负有监察一路官员的责任。

4.宋朝如何运用开创了中国式的“三权分立”?

宋人创立的“分权制衡”原则不仅适用于地方控制,而且渗透于宋朝制度设计的方方面面。就皇权的安全来说,唐代以前,在中枢权力的分配上,宰相对军事、行政和财政实行一揽子管理,便于大权独揽。宋则不然,宋朝开创了中国式的“三权分立”:宰相原则上只管行政,另外有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这三家单独向皇帝汇报,因此,真正能够全面掌握信息从而掌控全局的,有且只有皇帝。宋朝的皇帝很明白这个秘诀,所以再怎么进行制度改革,“分权制衡”这一条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元、明、清三代,虽然中枢机构的具体名称发生了改变,但是“分权制衡”的追求不变。

5.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两千年帝制,天下一统,内驱力不足,主动改革直可枚举,累积型的变化才是制度变迁的主流。无论是水滴石穿的渐变,还是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因为时势发生了变化,制度必须跟着变,这就是我所说的“因应变化”。“因应变化”一词,出自司马迁对老子的评价。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老子以“无为”“因应变化”,后世以“有为”“因应变化”,所为者,制度也。旧史学常以权力斗争、大人物的意志来解释制度变迁,比如讲宰相制度演变,必以君相矛盾争权为说——权力斗争固然有之,然而,国家制度岂止为权力设?皇帝也好,宰相也好,治国理政才是正事。国内国际形势既变,则必调整做法以因应之,这才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而所有能够成功保留下来的变化,哪怕曾经有一个荒唐的开始,也一定是合理地因应了时代要求的。逆时代需要而动的变化,虽然可以凭权势推行,却无法延续——制度有其自身的发展惯性,不可违逆。

6.帝制时期的改革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点?

总体而言,传统时期中国制度创新的力量来自中国内部。帝制时期的改革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共同点:改革者往往以想象中的西周制度为依托,托古改制。究其原因,一则古人相信夏、商、周三代是黄金时代,而周集三代之大成,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二则在鸦片战争以前的整个传统时期,在中国人所认识的文明世界当中,中国在各个方面的确都相对发达。因此传统中国长期享有强烈的制度自信。正是这种自信,赋予了传统中国开放的心态,可以放心吸收周边制度,为我所用。比如,贞观四年(630年),唐军大破突厥,擒颉利可汗,西北诸番为唐太宗共上尊号曰“天可汗”。从此之后,在唐王

朝给西北诸番的命令文书当中,唐太宗的头衔是大唐皇帝与天可汗并列的。这两个名号来自不同的政治文化系统,皇帝是中国的主宰,可汗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首领,唐朝的皇帝也可以是北方草原的首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86899.html
上一篇《永乐大典》的诞生及其命运,正本到底去了哪里?
下一篇“日本投降矣!”

为您推荐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过大年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宋朝压岁钱称为“随年钱”(选自《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         木版年画《神荼郁垒》         手擀面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沿用了“馎饦”这种古称    如果把历史的指针往回拨一千年,我们将抵达宋朝,接触到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在那里,人们过年未必返乡;年夜饭的主食既不是饺子,更不是汤圆;大年初一凌晨,人们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改变了唐朝命运的香积寺之战,为何在史书中寂寂无名?

在军迷圈中流传着一句“黑话”,叫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说的是以前的人民军队装备差、火力不足,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多动脑子,甘冒风险和损失以达到以巧破力、以弱胜强的战术目的。现在国家富强了、军队强大了,打起仗来似乎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火力开路、狂轰滥炸过去,一切顽敌都得灰飞烟灭。兔子和鹰酱这对老冤家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