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起兵叛唐

仆固怀恩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却起兵叛唐

仆固怀恩,就是那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个“理”,指的是“君为臣纲”,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这些理,对于绝大部分饱受儒家伦理世代浸润的人而言,都是不可冒犯的存在;但在仆固怀恩这样的“蕃将”这里,却结结实实的碰了壁,落得个两败俱伤。

古代任何朝代,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历来是头等大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个体往往被无情牺牲、舍弃,即使他是帝王、王朝的功臣,即使他面对的是史上公认的“明君”。

所以我们看到,汉王朝的开创者刘邦,打天下期间豁达倜傥、用人不拘一格,但在坐天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莫须有的理由、除掉了曾经的中流砥柱;

虽说“汉之贤君,皆曰文、景”,开启了一段盛世的汉景帝,当削藩遇阻、诸侯王举起“诛晁错、清君侧”的舆论大旗时,他毫不犹豫地当街杀掉了自己的头号忠臣、形同左膀右臂的晁错;

宽厚如刘秀,对功臣也心存戒备,为此采取了不任以吏职”的对策,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丰厚的待遇,但却不赋予权力;

隋文帝杨坚开创开皇之治、堪称一代雄主,但却多次屠戮功臣、将领,以至于“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

到了气势恢宏的初唐,局面看似为之一变。打下大唐天下的李世民,是史上少见的善待功臣的帝王,开国的文臣武将,基本都继续被委以重任,活跃在外开疆土、内修国政的舞台上。

但我们也会注意到,唐太宗去世前,也不能免俗地“测试”了名将李世勣一把,若不是后者政治觉悟高超,搞不好就身首异处。

而至于李世民的后人,就更不具备他的实力与心胸,甚至在大难之际仍首要考虑如何维护皇权威严、玩弄驭人之术。安史之乱爆发之初,叛军风头正劲、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唐玄宗李隆基却轻信宦官之言,随意杀掉了久经沙场、常年带兵的高仙芝、封常清。

随后的唐肃宗、唐代宗时期,正是唐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阶段,但那也是宦官参政之风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期间,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太监几乎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甚至可以封王拜相;唐肃宗还开创性地为宦官量身定做了“观军容宣慰黜陟使”这一职务,成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

而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源于皇帝进一步掣肘、制衡武将的迫切需要。于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肃、代两帝期间,朝廷将领一边在前线杀敌,一边奋力应对着身后的朝廷当权者;身在前线,也许只有性命之虞,面对后方,却往往有身败名裂之险。

当时几乎所有具备影响力的将领,都或多或少遭受过宦官的迫害,而且是名气越大、程度越严重,李光弼、郭子仪自然首当其冲,后者甚至遭遇了父亲坟墓被鱼朝恩无故刨开的巨大羞辱。

但面对这种屈辱,在实力对比、传统观念的双重束缚下,绝大多数将领选择了忍辱负重。有着“再造大唐”之功的郭子仪,面对来自宦官的各种刁难,可谓打不还口、骂不还手,成就了一段“功高而不震主”的佳话;人称“中兴第一”的李光弼,因为不满鱼朝恩、程元振的陷害,拖延救援被吐蕃攻占的长安,不久后羞愧交加而死。

但当时有个例外,那就是仆固怀恩。

大唐立国之初,就以包罗万象的气度、吸纳周边各少数民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都成为一时名将;到了李隆基时期,出于制衡传统政治力量的考虑,与李林甫合计着祭出了“专用蕃将”的人事政策,诸道节度多用胡人,如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等,士兵队伍也是蕃、混杂。

而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也都是所谓的胡人,比如李光弼(契丹)、浑释之(浑族)、王思礼(高句丽)、贺兰进明(鲜卑)、荔非元礼(羌)、安抱玉(安息)、白孝德(龟兹).....还有出自铁勒族的仆固怀恩。

仆固家族是铁勒九大姓之一“仆固部”,仆固怀恩是仆固首领仆骨歌滥拔延后代。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名将李世勣灭亡薛延陀汗国、横扫漠北,铁勒九姓率部降唐朝,仆固怀恩家族世袭金微州都督,成为唐朝的胡人将领。

安史之乱爆发后,仆固怀恩像大多数胡将一样,奋战在与叛军浴血奋战的第一线,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公元757年,因率回纥兵参加收复两京有功,仆固怀恩被封丰国公;由于在战斗中时常冲锋在线、勇冠三军,两年后他出任朔方行营节度、进封大宁郡王。公元762年,他以“领诸军节度行营”的身份,担纲主力夺取洛阳,并乘胜追击平定了河北。

贡献的背后,是肉眼可见的惨痛代价。为了联合回纥出兵协助平叛,仆固怀恩把三个女儿远嫁荒蛮之地,“臣有二女,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 (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更令人唏嘘的是,仆固家族共有46人死于国难,是名副其实的“满门忠烈”。

但如同上文所说,功劳越大、遭受的忌惮越严重。安史之乱中,皇室虽然依靠武将力挽狂澜,却也再也不信任这一群体。郭子仪、李光弼先后被明升暗降,名将来瑱被宦官赐死,排名仅次于郭、李的仆固怀恩自然如坐针毡。

当初,为了瓦解史朝义、回纥联盟,仆固怀恩只身前往回纥大营,游说自己的女婿登里可汗,成功让对方临阵倒戈、反攻叛军,可谓立下了扶大厦于将倾之功。

在这个过程中,仆固怀恩担心给自己惹上“交结胡人”的罪名,曾一度不敢前往;在唐代宗特赐免死铁券、并下手诏催促后才硬着头皮启程。但最终,这一功劳真的成了置他于死地的头号罪名。

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奉命护送女婿(即回纥登里可汗)女儿回漠北,宦官却向朝廷诬告其与回纥勾结。仆固怀恩进退两难,加之目睹李光弼、来瑱的不幸遭遇,不敢进京申辩。最终,这起诬告发展成了一起叛乱。郭子仪出马后,仆固怀恩众叛亲离、走投无路,逃向回纥。愤怒之下,他曾于公元765年联合吐蕃、回纥、吐谷浑等部进犯,但不久后暴死于军中。

仆固怀恩死后,唐代宗李豫曾叹息:“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领导者很难承认自己的问题,若不是帝王们执迷于以权术钳制功臣,满门忠烈的仆固怀恩如何会被宦官逼得走投无路?也许他忘了,这些胡将并不是保守传统儒家教育的士大夫,让他们逆来顺受,期望还是高了点。后来割据一方的藩镇中,大多数都出自胡将,也并非毫无来由。唐朝之亡,看似亡于宦官弄权、藩镇割据、经济崩溃,但更不能无视君臣互信的崩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64181.html
上一篇大清风云:贝加尔湖与库页岛的丢失——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下一篇《西线无战事》:“那一刻,我们对人一无所知”

为您推荐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李世民为何就那么在乎自己的《起居注》?

撰文:赵立波“不要人夸好颜色,但留清气满乾坤。”翻开厚重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个人物最终黯然凋落成几片文字,而他们生前无不想以昂扬的正面角色出现在史书之上,以此让自己的色彩穿越历史受人仰慕。无疑大唐的李世民对于身后名做了最为全面的保护,​因此如同一个高超的时间设计者,最终让他的身上披满了光环,事情发生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