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虽然同样偏安南方,但因有此人在,令东晋的北伐要比南宋强得多

虽然同样偏安南方,但因有此人在,令东晋的北伐要比南宋强得多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汉武唐宗的大一统王朝,也有五胡十六国的大分裂时期。南北方政权若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对峙,即会风云迭起,互相之间不时会发生“南征”或“北伐”。如果南方政权被挤压到长江边或有在闽浙、珠江流域立国的政权,基本是被动挨打,毫无作为,坐以待毙。

东晋、南宋为统一的中央王朝晋、宋在南方的延续。偏安一隅的东晋和南宋稳定住内部局势,即可北伐。然而南宋的几次北伐,只有绍兴十年(1140)岳飞的北伐挺进到了河南开封城外,大有“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之势。随后的绍兴和议,结束了南宋与金的交战状态,从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上图_ 南宋地图 (绍兴十二年 1142年)

东晋王朝和当时北方各个时期的政权从未议和,双方一直互相攻伐,并且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两次北伐,灭掉前燕和后秦,中原大部地区得以光复。若刘裕把握好时机,一个崭新的统一帝国,即将喷薄而出。

同一时期北方政权对东晋的攻伐,只有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南征至淮河一线,淝水之战败归北方,苻坚连滚滚长江东逝水什么样都没看到,只留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

终东晋一朝及南朝初期,对北方的边界线一直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反复拉锯,再弱时也没有像南宋退到淮河和秦岭一线,更没有后来的南朝陈朝狼狈地退守长江。

东晋北伐取得的辉煌战绩,主要原因如下:

上图_ 东晋行政区划

一、北方弱肉强食的乱局

纵观五胡十六国,匈奴、羯人、鲜卑、氐人、羌人纷纷登场,割据一方,自成一体。他们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前期野蛮落后,流窜掠夺,北方百姓或被蹂躏屠杀,或屈辱依附胡族统治者,大量百姓南逃。“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活下来的汉族,纷纷逃入乡间地主和豪强建的坞堡。

五胡十六国的政权更迭迅速,有些是部落的奴隶或雇佣军,他们获得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后,又忙于家族的权力再分配,无实力且无心南征东晋。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原在北方森林和草原上的统治经验已无法治理经济、人口数量、文化全面碾压自己的社会。北魏的拓跋氏开始汉化,一场新的改革在北魏开始。经过鲜卑人的努力,北方经济逐渐发展,民族矛盾得到缓解,南方才开始面对一个强劲对手的挑战。

上图_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

二、强大的南方水军

东晋自偏安后,祖逖、桓温、刘裕等人的北伐,基本上遵循水路并用原则。北伐部队从长江流域进入淮河流域,再从淮河流域进入泗水或黄河流域,以逸待劳的士兵,下了船立刻投入作战。北伐部队沿着河道前进,亦可获得战船提供的掩护和补给。北方的五胡军无擅长水战的部队,且贪图眼前利益,他们很难突破东晋的江淮防御线。

而便捷的水运交通线同样方便了金国,部分女真人不但擅长江河湖沼作战,海战也不含糊。建炎三年(1129),金军不但突破了东晋时期北方军无法逾越的江淮河网,甚至突破长江浙江的水网,擅长水战的部队甚至入海奔袭赵构的船队。

上图_ 金兵

东晋时顺水流敢于进攻北方,而南宋则依托河湖修筑堡垒阻挡金兵。金国既有强悍的内河水军,在山东和江苏沿海,始终拥有足以威慑南宋的海上船队。同样占据山东一带“左有富海之饶,右有山河之固”的南燕国没有水军,寄希望于精骑沿海南下,绝晋军粮道。前秦苻坚南征,除了巴蜀和襄阳的偏师有少量水军之外,主攻方向的东路大军,无足轻重的水军仅配合行动,欲以投鞭断流之势跨跃长江天险的苻坚灰溜溜败退而去。

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击溃宋军主力,狂野的北魏骑兵,兵分多路南下。拓跋焘本部十二月中旬从彭城(今江苏徐州)南下,同月饮马长江。宋水军急忙在连绵六七百里的长江上陈舰列营,缺乏战船和水军的北魏军望江兴叹。北魏迁都洛阳后,水军有了发展,其实力仅仅在内河尚可抗衡南朝军队,尚不足于南下横渡长江作战,更缺乏海洋水师。

上图_ 北魏(386年—534年)

三、被弱化的战神

北方统一南方的战争中,一般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的战略,用处于上流的优势,压制着中下游的国家。南方帝国对北朝的反击,先水陆并进,收复长江上游的四川,然后由汉中策应,再由江淮继续北伐,但这条路线基本以失败告终;南方政权先淮阴、彭城而入收复山东,顺黄河挺进,得河洛,叩潼关下长安,然后从山东、河北及陕西山西,三路并进,攻取幽燕,平定北方,朱元璋灭元战既是如此,其实这是千年前刘裕开创的统一北方的战略路线。

南北方政权对峙时,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多数时间内为犬牙交错,反复争夺之地。淝水之战后,东晋已经把前秦势力驱逐到黄河边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灭南燕,可以顺顺当当乘船北上,在下邳(今江苏那县西南)上岸,留下航船辎重,率部骑行到了琅琊(今山东临沂北)。

消除南燕国后,刘裕又遣将进攻割据成都的谯纵,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分兵三路一举灭掉后秦。刘裕善于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又善于战术革新,他不俗的战绩,令北魏、大夏等政权胆战心惊。若他不早死,北伐也许会成功。

上图_ 古代的马镫

四、强化运用自身兵种的优势

东晋南北朝时期双马镫已经运用的到骑兵实战中,北方骑兵战斗力爆棚,可奔袭至江淮一线,面对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汊,骑兵一筹莫展。而南方的水军进入缺乏水路的地带,受地形限制也无法抗衡北方骑兵。南北方势力,因为兵种上的差异,保持了另类的平衡。东晋、南朝偏安一隅,北伐始终失败,除了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重重,偏重水军骑兵弱也是重要的原因。

刘裕士兵出身,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又能根据战场瞬息变化的情况,灵活制定作战方案,如灭南燕车阵步骑混合战,剿灭广州叛军骑兵绞杀放火战,北伐后秦的水陆协同战。

上图_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车儿

刘裕的三儿子宋文帝刘义隆也算一位有远大抱负且胸襟开阔的君王,元嘉二十七年(450),宋文帝进行的北伐,却落了个“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北魏拓跋焘亲自率领步骑十万反击败退的宋军,掠抄淮西六郡。此时,立国半个世纪的北魏,对外战争中依然依靠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东北崛起的女真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平原、大海和山峦,他们善于骑射、攻城,也懂驾船。东晋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军队,除了不擅长水战,山地战更不如女真人。而起源于大兴安岭森林,崛起漠北草原的拓跋鲜卑水师更弱,山地战、城市攻坚战均束手无术。在反击第二次元嘉北伐时,悬瓤城下北魏军“肉薄攻城,死者甚众”。北魏军进抵长江边与宋军对峙一个多月,身后还尚坚城未克。

上图_ 柔然等部

五、北方柔然崛起

北魏三朝重臣崔浩给拓跋嗣分析大魏国的周边环境,除了南面的东晋王朝以外,还有北面柔然;西面大夏赫连勃勃、北凉沮渠、吐谷浑;东面北燕冯跋、高丽,凡此数国都在“窥伺国隙”,渴望步匈奴、氐、鲜卑等民族的后尘,进入中原享福。两宋时期,北方的辽、金和西夏也同样面对来自更北更东方向的压力,但是相对为此消彼长,契丹、女真、蒙古崛起,另一个民族很快衰落。

刘裕通过黄河西进北伐后秦,北魏想发兵“断河上流,勿使得西”。崔浩认为北魏之北“柔然寇边”,不能再与东晋为敌,“发兵南赴则北寇愈深,救北则南州复危”。审时度势的刘裕取得了“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拔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的辉煌的战绩。斯人已逝,时局骤变,元嘉北伐,北魏已经攻灭北燕、北凉,讨平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灭夏国、击退柔然,避免了南北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上图_ 隋灭陈之战

未来的南方,尽管又更换了齐、梁、陈几个朝代,春去秋来,万物复苏,每一年和煦的春风里,南朝在渺茫中倍感寒意。公元589年,隋朝数十万大军南下攻陈,兵不血刃进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大动乱、大分裂三百年之久的中华大地,再一次归为一统。

作者:陈文龙 编辑:莉莉丝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7295.html
上一篇典说江苏|目不邪视:糜竺地位为何高过诸葛亮
下一篇曹丕重用贾诩,为何孙权对此非常不屑,甚至说魏国要亡?

为您推荐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北宋灭亡后汴梁多次易手,南宋为何两度光复汴梁城,又两度丢失?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之后,宋朝便就此失去了京师汴梁。实际上,从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期间,京师汴梁曾先后两次重归南宋。那么,南宋是如何两次收复汴梁,又是如何丢失的呢?金军北上撤出中原后,汴梁落入伪楚政权手中“靖康之变”中,金军虽然攻破了宋朝都城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还是马谡抗命?如何做才能成功

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用人不当,还是马谡抗命?如何做才能成功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用的是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战略,诸葛亮派赵云与邓芝为疑兵,出箕谷,与曹魏大将军曹真对峙,自己则亲率蜀军主力出祁山,攻打陇右五郡,同时派出马谡镇守街亭,以阻止曹魏援军进入陇右。第一次北伐的关键点就在街亭,赵云与邓芝拖住了曹魏关中主力,而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主力则没有敌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