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战国前期,魏国最强大,可卫鞅为何弃之不顾,而选择贫弱的秦国?

战国前期,魏国最强大,可卫鞅为何弃之不顾,而选择贫弱的秦国?

众所周知,卫鞅对秦国脱贫致富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是投秦之前,卫鞅是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的中庶子,帮其料理日常政务。

魏国自魏文侯开始,重用李俚进行变法,很快成为了最为强盛的国家。

魏惠王时期,朝中有文臣公叔痤和武将庞涓二人为群臣之首。

然而公叔痤年事已高,庞涓成为了朝臣的中心。

庞涓作为鬼谷子的弟子,为人足智多谋,也是个善用军事的将才。

但公叔痤一直认为他没有足够宽广的胸襟,魏国的将来绝对不能交给他一人,否则魏国一定会毁在他手里。

其实从庞涓陷害同门孙膑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来他很担心自己被人代替,害怕有能力的人会取代自己。如此狭隘之人,实在不可靠。

因此,作为丞相,公叔痤一直在寻找可以接手大任的贤才。

而自己手下的中庶子卫鞅,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若魏王能重用这样的人,则魏国问鼎中原之日也不远了。

“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司马迁笔下有云,公叔痤早就知晓卫鞅之才,但或许是担心他若是被重用,自己则地位不保,于是没有及时向魏王推荐他。

这也说明卫鞅确有奇才,连堂堂相国都会忌惮他。

公叔痤一直等到临终之际才向魏王推荐卫鞅,并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可能担心魏王不重视,又说:“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如果不用卫鞅就杀了他,不能让他离开魏国。

惠王表面上允诺,但随即就跟随从说:公叔痤已经病糊涂了,居然让举国都听一个小小中庶子的话,因此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心上。

或许多年后他也后悔过自己当初的决定。

惠王走后,公叔痤又跟卫鞅说已经举荐了他,如果不被惠王任用,可能有性命之忧,让他快快逃离。

但是清醒的卫鞅知道惠王并未将他放在眼里,也就安心留下了。

后来,公叔痤去世,魏王重用庞涓,没有了坚毅的后背,卫鞅知道自己在魏国将不会有出头之日。

恰好此时,秦孝公大放求贤令,欲举天下贤才入秦议政。

秦国积贫积弱,正需要有人为秦国百姓排忧解难,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卫鞅意识到这是他大展拳脚的好去处。

于是,只身一人来到秦国,在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下,终于见到了孝公。

果然是金子总会发光,卫鞅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他的变法之计得到孝公的大力推崇,也让秦国从此积累了自己的实力,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即便卫鞅后来没能善终,但是在世时,他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

而且正是因为他的出现,才有秦国后来的辉煌。

选择大于努力,永远是对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44462.html
上一篇1912年1月29日,北京发生一起刺杀案!14天后,清帝退位!
下一篇1949年,溥仪贴身侍卫行刑前:我这辈子值了!然后就是“砰”的一声!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