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说文解字》第614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攻”字何义?

《说文解字》第614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攻”字何义?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一个汉字:“攻”。“攻”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其详情如下:

攻。读gō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攻。击也。从攴,工声。”形声字。本义是攻打;进击。

(攻打)

我们前面的课程中讲过,汉字的形声字中,很多都是声中有义的,“攻”即属此类。“工”原本指工具,或用以筑墙垒土,或用于劈柴伐木,或用于雕金治玉……后汇总成“工”,后来古人借“工”为“攻”,表达“攻击”之义,“攻击”之义用处越来越多,于是古人又另加“攴”造了“攻”字。

余永梁《殷虚文字考》引《周礼》:“工能攻玉者也。”并说:“工、玉二字,古多不分。”孙海波《甲骨金文研究》:“攻,治也。从攴,所以错玉,工亦声。引申为攻击字。”都很有道理。

(工的象形字原理)

王筠《说文句读》:“无论攻城攻敌,攻金攻玉,未有不击之者,故许君以击统之”,这解释了许慎为啥训攻为“击”。

《广韵·东韵》:“攻,攻击。”《集韵·送韵》:“攻,攻伐也。”释义基本无异。

《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兼并衰弱进攻昏昧,这是用兵的好规则。《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两例用的都是“攻”的本义。现代汉语最为常用,如:围攻;攻坚。

(油画:天津攻坚战)

“攻”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古代祭名。如日食时击鼓之类。《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说。”郑玄注:“郑司农云:‘类,造、禬、禜、攻、说,皆祭名也。’……攻,说用币而已。”贾公彦疏:“云‘攻、说用币而已’者,知攻、说用币者,是日食伐鼓之属。天灾有币无牲,故知用币而已。”掌握六种祭祀祈祷法以使人鬼、天神和地神和谐一致:一是类祭,二是造祭,三是禬祭,四是禜祭,五是攻祭,六是说祭。

古时候,人们天文学知识不足,日食来临,以为是天灾来临,于是献祭,因为与其他祭奠不同,献祭品只有财物,没有牺牲,所以,这里说“用币而已”,币,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祭物。

(伐鼓救日)

所谓“伐鼓救日”,其实也是古人采取的仪式感强烈的祭祀活动。用巨大的鼓声吓跑吞食太阳的“天狗”或鬼怪。

(2)治疗。《文心雕龙·铭箴》:“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箴,就是针,用以批评过错,防止祸患,好比治病用的针石。

(3)阉割。《广韵·释兽》:“攻,㹇也。”《周礼·夏官·校人》:“夏祭先牧,颁马攻特。”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攻特,谓騬之也。”孙诒让《周礼正义》:“谓割去马势,犹今之扇马。”

(4)指责。如,群起而攻之。《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何晏引郑(玄)曰:“小子,门人也。鸣鼓声其罪以责之。”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指责他吧!这里的“攻”,并非真正的攻打,只止于言语和声音。

(鸣鼓而攻)

(5)排斥。宋张载《正蒙·太和》:“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途,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王夫之注:“同者取之,异者攻之,故庶物繁兴,各成品汇。”天地之间的气息,虽然有聚有散,排斥和团聚有各种样态,但其中的道理,是再平顺不过的了。

(6)治理;加工。《广韵·冬韵》:“攻,治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攴部》:“攻,《考工记》‘攻木’、‘攻皮’、‘攻金’,注曰:‘攻犹治也。’此引伸(申)之义。”《诗·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现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已经发展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这里的“攻”,用的就是“治理;加工”之义。

(琢玉:捣沙·研浆图)

古时候用来制玉的砣具,它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动玉石。琢玉靠的是砣与玉之间的沙(砂),用它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需要磨掉的部分。这个沙称作“解玉砂”,它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即所谓“他山之石”),这些沙分红沙、黄沙、黑沙等,其中又以黑沙硬度最高,(有可能是天然刚玉砂矿和石榴石砂矿等)。

(7)开采;开凿。《汉书·贡禹传》:“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派遣他们)开凿矿山,挖掘钢、铁,一年费工十万人以上。

(开采矿产)

(8)砍伐。《山海经·大荒南经》:“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郭璞注:“攻谓槎伐其林木。”(在大荒中)有座云雨山,山上有一棵树叫做栾。大禹在云雨山砍伐树木,发现红色岩石上忽然生出这棵栾树。

(砍伐)

(9)专心从事;致力研究。《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研究异端杂学,不过带来危害罢了。叶剑英元帅有诗《攻关》,其中有一句“攻书莫畏难。”

(10)坚固精致。《广雅·释诂一》:“攻,坚也。”《诗·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毛传:“攻,坚。”我的狩猎车早已整治坚利,供我驱驰的马儿早已备齐。这句诗大家在《石鼓文》开篇也可看到,这里的“工”就是“攻”,《诗经》里直接作“攻”了。意思就是坚固。

(《石鼓文》开篇)

(11)通“工”。巧,善于。《尔雅·释诂上》:“攻,善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丰部》:“攻,假借为工。”《战国策·西周策》:“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高诱注:“攻,巧玄也。”战胜韩、魏国,杀死韩将犀武,攻占赵国的蔺、离石、祁等地的,都是秦将白起。白起善于用兵。

(12)通“共”。供给。《韩非子·存韩》:“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罢于内攻。”高亨新笺:“攻,当读为共(供)给之共(供)。”那么冲锋陷阵的士兵疲于野战,运输供给的队伍疲于军内消耗。

此外,“攻”还是姓氏。《万姓统谱·东韵》:“攻,见《姓苑》。汉有攻生单。”

“攻”的小篆写法如图:

(攻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14,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趣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gnnn.com/article/14_131100.html
上一篇西周分封是在商朝基础上进行,分封时也有多种考量
下一篇东北匪首“特殊激励”:谁保住寨子,我就把19岁女儿赏给他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